从诺基亚、柯达、读者文摘公司,再到国内的长虹、瑞星,很多企业在历史的转变中或没落、或倒下,令它们衰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运气不佳”,我却不太赞同。就像今日的阿里巴巴,也绝不是运气把它捧上了神坛,对比10年前就会发现,当初的阿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平台,而今天,则是一个融合了包括支付宝、天猫在内的各种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可说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一句话:“超前三步是烈士,超前半步是英雄。”我颇为赞同。“带头大哥的陷阱”是每一个领先企业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企业的起落伴随的是商业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很多时候是迅速的、颠覆性的,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我把它称之为“非线性打击”。
所以,把握好市场节奏,适当地进行超前商业模式的探索,踏实推进技术创新,抢占新的“技术范式”,是所有企业都值得去推行的理念。而对本身生产形态相对落后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更是一个逆风飞扬、超越追赶的机会。
中国有一个“世界唯一”
从中国GDP结构数据,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会继续缩小,这是不可逆的,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会进一步加大“做精、做细、做深、做强”的力度。所以,我认为,中国制造反而会有着更让人刮目的前景。
数据表明,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我国自建国至今不断奋斗的结果。与之相比,美国产业空心化却相当严重。奥巴马主张要让制造业回归,但似乎有违残酷的现实,如果苹果把制造拉回美国,那么就会削弱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一流的苹果制造全产业链供应和集成体系。
某国际著名杂志在去年刊登了一期专题,主标题是《MADE IN CHINA》,而在副标题内用了很多形容词:“新的、经过改进的、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大的”。
我认为,中国制造不应该被否定,因为那些曾经粗放的制造风格,正在加速改变,所谓“工匠精神”,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捡回来”,甚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