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附:传统制造业如何走向卓越?
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大量的外国资本、外国制造业已经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市场,加之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制造业负面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粗放发展模式遭遇资源瓶颈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制造业通过低成本(土地、厂房、人工)扩张与广大劳工勤奋的工作,正逐渐缩短同国外同行的差距。一批优秀的制造业领导者,以超强的商业敏感和战略眼光,积极抢占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壮大起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制造业所获得的成功,是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各类资源大量投入(不断兴建厂房、购买设备等)的情形下获得的,其增长扩张过程相当粗放。
就在人们雀跃于“中国制造”行将称霸世界的时候,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正在不断挤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制造业的微利时代悄然而至,制造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至今为止支撑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各类资源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状况,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劳务工招工难等等已逐步成为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一些世界级优秀制造业却一直在走一条高效精益的发展之路,他们一般工厂不大,员工人数不多,而且在实现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厂房、人员、设备却增加不多。例如:RICOH(深圳)公司15年前建设了5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员工1000余人,原计划年销售额做到人民币3亿元。07年的销售额做到了80亿元,通过不断推进JIT生产方式,厂房面积依然5万多平方米,员工3000余人。西子电梯(美国奥的斯拥有80%股份),原计划用500人和2万平方米的厂房实现销售收入一亿元。通过不断推进JIT生产方式,销售收入在达到20亿元的时候,员工只增加到近1000人,厂房依然是2万平方米。其高速增长过程中,中方一直希望买地建新厂,但奥的斯方面一直坚持通过管理改善,在现有的硬件条件(固定资产)下实现大幅度增产、增收。
清醒认识管理上的差距
优秀世界级制造制造业的优势是全方位的,不论在生产技术还是在管理技术方面,情况都是如此。在同样资源付出的条件下,他们的产出、劳动生产效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都远高于我国许多优秀制造业的水平。比如,欧美国家制造业单位能源和人均产出是我们的9-11倍;比如,许多制造业的产品不良率在10PPM以下(1PPM为百万分之一),即品质失败成本一般在每百万元销售额十元以下;又比如,许多制造业的库存已经减到了2-3天的高水平……而我们制造业的管理还处在相当初级的水平上,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l 许多制造业连真实的品质失败成本数据都不能准确记录;
l 劳动生产率、设备效率以及其它资源效率低,事故和故障多,浪费大;
l 现场脏、乱、差,管理缺乏章法,制造业形象差,不能获得最基本的尊重(含优质客户及其订单);
l 生产周期长,物料、在制品、产品库存高,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能力弱;
l 无法快速训练出合格的新员工,总是期待从制造业外部一步到位延揽到优秀员工和技能人才……
有清醒的管理者指出,我们和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硬件上,而在管理意识和管理技术上,需要我们急起直追。
发掘员工智慧,培养自己的世界级制造业
在优秀的世界级制造业里,不仅物料、在制品、产品库存极少,制造业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高,使用资金少,而且员工各种创新与改善层出不穷,制造业不仅能够凝聚创新能力,累积专利技术,而且还可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良性制造业文化。在这些制造业里,不仅仅有卓越的制造业领导,还有被充分激活的员工和员工团队,广大员工能在浓厚的改善文化氛围中主动找问题,做改善。员工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保障制造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员工个人的意识和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许多制造业更多地依靠高层的领导力,而没有认识到制造业员工的重要作用,甚至期望对员工采取苛刻的管理和监督来获得管理提升。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台资制造业的发展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的苛刻管理只能造就“优秀”的二流制造业,例如一些代工EMS制造业,但无法培育出世界一流制造业,更不能出现象三星、索尼、丰田、理光等超一流制造业。
近年来,我们辅导的制造业,如美克家具、江钻股份、新浦化工、信义玻璃、靖远电力、旭东电子等已经逐渐开始从“严管严罚”走向“激励为主”的管理文化,制造业内部员工从怕罚款而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变为主动暴露问题,主动改善创新,员工之间比谁创新多、改善多、谁的发表课题水平高;干部比属下参与改善的比率、改善的财务效果、品质提高PPM幅度、创新的标准化程度等。这些公司的变革成果和改善文化,已经开始对其他制造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相信,只要更多的制造业领导能够以这种思维来经营制造业,并持续地将改善文化的构建工作坚持下去,建设世界一流制造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如何走向卓越制造?
让我们行动起来,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积极而务实的转变:
1) 思想观念的转变:认识员工价值,发掘员工智慧;
2) 先进方法的学习: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改善技法;
3) 快速有效的改善:行动起来,学以致用,开展全面生产管理革新活动;
制造业领导从战略高度认识制造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实现现场管理改善、培养员工革新意识,构建能够持续盈利与持续改善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制造业体质,使制造业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 |